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2023年3月21日是第11个国际森林日,全省21个地市、60余个县(区)同步联动多个部门举办约150场活动,同心聚力共建绿美广东。笔者从省林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全省范围掀起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高潮,各地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共启动了570多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当日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日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获批准。
为保护好山西省稀缺湿地资源,保障山西省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4月1日,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并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长期以来,通过持续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中国人书写了无数动人故事,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过去五年,三峡水库连续实施8次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调度期间通过制造一定的涨、退水过程,控制水体流速,为鱼类产卵繁殖创造良好的水文条件。
春季是鸟类繁衍的关键时期,也是候鸟大规模迁徙和集群活动的季节,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于3月下旬开展了鸟类春季迁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发现一个当地鸟类新纪录——小鳞胸鹪鹛。
中国已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各地陆续“晒”出古树名木;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法,也持续丰富。
古树名木既是宝贵的物种资源,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去年9月,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各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增强全社会古树名木保护意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